| 2021-09-01 |
作者 

媽媽的吶喊:為什麼又是我必須捨棄一切?

藝人宥勝為了孩子的教育,舉家搬到台中,並在和老師對話的過程中,提到自己仍然會回到台北工作,而老師也順其自然地回應:那就是媽媽留在台中照顧孩子了。這段對話讓媽媽忍不住有感而發:「為什麼又是我,為什麼又是我必須捨棄一切

與其說這是太太對先生的抱怨,這更是女性對於傳統角色分工的吶喊:媽媽似乎就是被預設成育兒的主要人物,而我們的社會也完全認同這樣的原廠設定,這種 #毫無思考的照單全收,對於努力掙脫傳統束縛的女性而言,聽起來實在是格外刺耳,也難怪媽媽對於這段對話的反應會這麼大了。不論是在諮商的過程或是在日常生活裡,女性談到這類的議題,總是能引發許多共鳴,尤其是提到 #傳統對於女性期待的不公不義,往往讓許多姊妹們感到憤恨不平:男性是個現成的既得利益者,既不用承擔懷胎十月的辛苦、在養兒育女的過程裡也可以退居二線角色,所以當國民老婆結衣說出:「什麼後盾啊?我們不是要一起當父母嗎?我可是第一次當父母,什麼都不懂、很不安,但我居然得一個人學習,然後對你下命令嗎?我們要一起學習、一起做父母。所謂夫妻,不應該是這樣嗎?」對於許多女性而言,實在有說到心坎裡的痛快感。

在這樣的脈絡底下,女性成為了傳統角色的犧牲者、男性則為了女性的犧牲而感恩並努力彌補著,關係表面上得到了平衡,但 #女性內在的委屈並沒有因此而被撫平,我認為有一個重要的心理歷程被忽略了,那就是 #選擇的自主性。或許在傳統的分工裡,女性更被期待可以做好育兒這件事情,然而 #你為什麼選擇讓這些傳統留下, #夫妻之間其實可以有更真誠的對話。所謂真誠的對話,並不只是一方說:「我去台北能夠賺比較多的錢,所以當然還是我去工作、你留下。」女性在對話的過程裡,可能也要 #同時面對自己內在的掙扎:「我也很想要去工作、想要發展自己的潛力,想要做好多好多嘗試,但是我也會放心不下孩子,我也好希望能給孩子有品質的陪伴和照顧。」當女性可以對自己坦承時,會發現自己的情緒非常豐富,對於自己充滿矛盾的糾結感、對於孩子的愧疚感、對於另一半可以如此瀟灑的忌妒感...這些感受如果沒有被自己好好地看見和接納,很容易會成為一坨說不出的憤怒和委屈,丟在另一半的身上,認為是這段關係讓自己被迫犧牲

可惜的是,時間是最好的良藥這句話,在這裡並不適用。 #自我犧牲的感覺並不會隨著時間而淡去,相反的,他會持續累積、並在出現類似情境時再次被誘發,甚至會投射在親子關係裡,出現「都是為了你我才會這樣」的指責。唯有透過好好的去思考:「你捨棄了什麼?」「是什麼讓你做了這樣的決定?」我們才能真正 #有意識地做出選擇,並 #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

閱讀 1212 次數 最後修改於 2021-09-01
蘇子喬

心理師簡介:
曾任大專院校兼任諮商心理師、失智症衛教心理師、企業專案心理師、居家長照心理師,目前擔任心不懶心理諮商所所長。
仍持續進修精神分析課程訓練,並運用在諮商工作中。


擅長議題:
原生家庭關係、高齡議題、家庭照顧者議題、自我探索、人際關係、情緒紓壓與深度自我探索、嬰幼兒教養、憂鬱自殺防治。

擅長理論學派:精神分析。


專題講座:


Facebook 粉絲專頁 心不懶心理諮商預約

 

家庭關係

當大家都要我同理孩子-談親子對話

家庭親子-聽懂對方的聲音-家庭間的對話練習

父親節、付清節?爸爸只能是工具人嗎?談爸爸的心理功能

高齡/長照議題

重陽九九長久久:不止活得久,更要活得好

照顧別人那麼久,是時候好好照顧自己了

職場議題

無法前進又無法離開,你職業倦怠了嗎?

團隊安心主管放心:如何化解職場不法侵害

心理健康

一日擺渡人體驗(自殺防治守門人講座)

陪你歡喜陪你憂-談憂鬱親友之陪伴

讓整理師陪你找回清爽舒適的空間